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长江讲坛第46讲:“学科大发展,方有大作为”李宁院士激情开讲

发布日期:2021-03-15   浏览:

(通讯员  余为)312日上午,我国著名地球物理测井专家李宁院士与武汉校区师生齐聚石油科技大楼学术报告厅。在长江讲坛第46讲中,围绕主题“学科大发展,方有大作为”,李宁院士与大家分享了测井学科的故事。

李宁高屋建瓴提出了“关于提高测井科技创新力的三点建议”,即新时期测井科技发展的“122”工程,发展一个学科——地球物理测井学,构建两大实体——中油测井公司、勘探院测井所,研制两套装备——EILogCIFLog

如何发展壮大一个专业学科?在李宁院士看来,最重要的是学科自信,同时,不忘初心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对于地球物理测井这一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回顾了测井学科发展的历史,精彩纷呈,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无不牵动着师生的心。翁文波院士首次在中国大陆测井;刘永年研制首套国产测井装备;王曰才首开中国测井专业课;张庚骥提出“张氏几何因子”;谭廷栋编著《测井学》;记录了测井学科的每一次进步。

构建两大实体。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撑集团公司测井技术发展的两大实体:1.做大,主要针对北京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院测井研究所:培养扩充研发队伍,形成理论、实验和方法研究、软件开发及资料处理解释评价中心,一自主知识产权标志性大型测井软件系统CIFLog为代表;2.做强,主要针对于西安的中油测井公司:摒弃大而全的观念,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高质量测井仪器研发制造和现场资料采集服务中心,以自主知识产权标志性大型测井装备CPLog为代表。李院士以详实的数据资料和典型案例做了讲解,有理有据,旁征博引,让在座的师生大开眼界。与此同时,李宁回放了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发展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研制两套装备。李院士指出了近510年测井科技创新任务和目标:1.研制国外孔隙度、饱和度测井系列后,自主研发全新的第三代渗透率测井系列;2.CIFLog2.0单井-多井精细融合合处理系统和即将推出的CIFLog3.0水平井处理系统后,适时布局研发CIFLog4.0智能化处理解释系统。下一代大型成套装备和大型处理软件对抢占未来超深复杂岩性油气藏、特殊非常规油气藏和极端条件下工程测井等领域的制高点及全面参与未来国际竞争意义重大。回顾了国内测井装备发展历程,并对测井学科和测井技术发展充满了信心,对年轻一代大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鼓励他们牢记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坚定信念做好本职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祖国的能源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学术报告结束后,李宁院士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亲切互动。校长冯征为李宁院士颁发“长江讲坛”杯,并合影留念。

本次长江论坛由学校科学技术处主办,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和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党委书记朱业宏、校长冯征、副校长张玉清以及优秀校友窦立荣等参加了报告会。

 

李宁,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测井专家。1982年华东石油学院77级本科毕业,1989年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北京市科协常委、北京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四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石油测井科技攻关与工程实践,先后担任二十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负责人,是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项目“测井重大装备与软件”的首任项目长。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两项排名1,一项排名2),中国专利金奖1项(排名1);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和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均排名1);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俄罗斯欧亚地球物理协会授予“为测井技术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其科研团队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工人先锋号”和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宁创新团队”奖。共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3件、软件著作权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