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游菁)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我院严良俊教授牵头申报的“深层页岩油气储层多尺度电磁模拟与甜点预测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42530809)成功获批重点基金项目。这是严良俊教授继2021年首项重点基金后,再度拿下该类别国家级重大课题,成为学校首位连续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负责人。
自2021年承担首个重点基金项目“水力压裂时域电磁监测方法研究与综合应用” (项目批准号:42030805)以来,严良俊教授团队在页岩油气电磁监测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突破:揭示了压裂电磁响应机理,研发了超大功率时域电磁多分量阵列监测系统和高精度三维反演与时移成像技术,相关成果在多个油田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为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最新获批项目将聚焦深层页岩油气储层,重点攻克激电各向异性建模、复杂裂缝介质电磁响应模拟等核心难题,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甜点”预测技术体系。该项目由中国石油测井集团和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参与,融合产-学-研多方优势,预期将在页岩油气储层激电各向异性建模与复杂裂缝介质的电磁响应模拟方法与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电磁法在非常规油气绿色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严良俊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时域电磁法油气勘探研究,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在上一重点基金期内,团队在“地球物理学报”、“Geophysics”和“Surveys in Geophysic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37篇,申请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专著2部,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培养4名博士后,骨干成员2名获得省部级人才头衔、3名晋升正高职称、4名晋升副高职称,展现出扎实的科研积累和人才培育成效。
同时,我院向葵教授申报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激电异常机理及评价模型研究”项目、潘豪杰副教授申报的“复杂赋存形态水合物储层地震频散衰减及定量表征研究”项目获批面上项目;封强副教授申报的“基于物理知识引导深度学习的可泛化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项目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获批项目覆盖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水合物储层表征和微地震定位等地球物理前沿方向,显示学院在地球物理领域优秀成果的持续涌现。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力做好学院各类项目的支撑与服务,保障科研团队高质量推进研究任务,力争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为我国能源勘探科技自主创新与安全保障贡献长大力量。
(审核 赵彬 编辑 游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