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岩 周萍)9月22日,由中海石油深圳分公司主办、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承办的“古近系储层开发关键技术培训班”,在长江大学武汉校区正式开班。此次培训紧扣古近系储层开发领域核心难题,既是校企双方落实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具体行动,更是协同培育油气行业高层次技术骨干的重要探索。
作为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中坚力量,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始终坚守“爱国、担当、奋斗、创新”核心价值观,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企业使命。自2000年成立以来,公司在南海东部海域深耕不辍,成功运营53个在生产油田与9个在生产气田。2022年,公司油气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2000万吨,较“七年行动计划”目标提前三年完成;2023年、2024年总产量持续稳步攀升,分别达2077万吨、2187万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进一步深化技术创新、强化人才梯队建设,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精心组织此次培训,选派来自开发部、研究院、流花作业公司、白云作业公司等多个部门的30余名技术骨干与管理人才参与学习,旨在通过系统培训破解生产技术难题,提升核心业务能力。
本次培训为期5天,采用“理论授课+现场实践”的多元化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衔接。

9月22日-24日武汉校区技术培训阶段:培训在武汉校区教学楼B座110开展集中理论授课。长江大学多位专家学者轮番上阵,带来专业课程:桂志先教授聚焦“压裂微地震监测方法及应用”,详解微地震技术在储层开发中的实践价值;高刚副教授分享“智能地球物理参数反演方法及应用”,助力学员掌握智能化勘探技术;赵彬教授围绕“测井资料在开发地质评价中的应用”,阐述测井数据对储层开发的支撑作用;赵岩副教授深入解读“裂缝预测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解析技术要点与实践案例;张茂林教授以“(潜山储层)油藏注气开发案例”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拆解开发思路;纪国法副教授深入剖析“非常规储层改造缝网延展及增产稳产理论与技术”,深化学员对储层改造技术的理解;喻高明教授系统讲解“低渗油藏开发技术”,为低渗储层高效开发提供解决方案。此外,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张凡高级专家还带来“江汉油田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压裂关键技术”分享,页岩油气压裂的先进经验。
9月25日-26日重庆涪陵实践考察阶段:培训地点转至重庆涪陵,进入现场实践学习环节。江汉油田高级专家万云强以“涪陵页岩气田一体化高效开发实践”为题,分享气田开发全流程经验;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产建管理中心副经理李远照介绍“涪陵页岩气压裂技术及配套工艺进展及成效”,展现技术创新成果。同时,主办方还组织全体学员前往压裂现场参观学习,让学员直观感受技术应用场景,实现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的深度融合。

此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长江大学与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深化产学研合作的生动实践,不仅为双方搭建了技术交流与人才培养的桥梁,更彰显了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在油气领域的人才培养实力与技术创新水平,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审核 赵彬 编辑 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