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物硕博沙龙】第四期:学院举办研究生论文写作经验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5-11-10
浏览:次
(通讯员 高雪洁)为提升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促进科研经验交流,11月7日下午,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在武教B106举办第四期“地物硕博沙龙”——论文写作经验交流会。活动邀请202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拟获得者作论文写作专题分享。研究生辅导员李蓓蕾老师、2024级和2025级全体研究生参与交流。院研究生会主席李满鑫主持活动。

交流会上,八位国奖拟获得者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从写作方法、科研工具、图表规范、投稿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享。廖文龙从实际写作困境出发,提出“前置功课积累法”和“短语卡”语料积累法,建议通过仿写顶刊论文掌握结构设计,建立个人图表样式库,提升科研图文表达的规范性。林贵蓝围绕“科研写作全流程”,详细讲解了文献检索、软件学习、科研绘图、论文撰写与投稿等环节的关键要点,鼓励同学们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科研工具,强化实操训练。曾阳聚焦科研成果的可视化呈现,阐述了学术图表设计的技巧与规范,强调图表应做到科学、清晰、美观,通过优化标注、配色与版式,有效支撑论文结论。朱可馨重点剖析了文献综述、摘要和讨论部分的写作要点,指出综述应体现逻辑脉络与批判思维,摘要须概括研究全貌,讨论部分要深化学术价值,实现从结果到意义的升华。

李昊锦提出科学性、专业性与创新性是论文写作的三大核心,分享了标题拟定、摘要撰写以及结果与讨论部分的逻辑组织方法,强调结果呈现应体现“现象—规律—意义”的递进关系。甘力雄介绍了EndNote、CAJViewer等科研工具的使用技巧,以及期刊查询与投稿策略,帮助同学们高效管理文献、精准选刊投稿。李安禹从选题挖掘、文献精读、论文撰写与投稿回复等方面分享经验,建议在研究空白中寻找创新点,并在回复审稿意见时做到专业、细致、有礼。胡海鹏以个人论文为例,阐述了“问题—方法—验证—结论”的写作闭环,提倡通过学科交叉拓展创新路径,并介绍了“三级文件夹”法提升文献管理效率。
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论文创新点凝练、图表设计规范、投稿注意事项等踊跃提问,分享嘉宾结合自身经验一一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李蓓蕾老师在总结中指出,本次交流会内容详实、实用性强,涵盖了论文写作的全流程,展现了研究生勤于探索、互助共进的良好风貌。她强调,论文写作是科研训练的重要一环,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研究中注重积累、强化逻辑、勇于创新,不断提升科研综合素养。学院将持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研究生成长成才。
本次硕博沙龙聚焦论文写作,内容系统、贴近需求,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的写作指导与方法借鉴,进一步营造了学院良好的学术氛围。
(编辑 李蓓蕾 审核 焦简金)